close

今天寫的『偶像』,是一位我國高中時頗欣賞的台灣散文作家。

國高中的國文課本中,除了古文(詩詞或文言文),當然也有白話文文章,
過去『一版(部編版)獨大』的時代中,大家會在教科書中讀到的文章應該都一樣,(尤其,國文一定是必修吧!)所以,年紀跟我不會差太多的朋友,應該也都讀過琹涵的文章。

有些文章除了把它當『課文』『讀』之外,會因為得到共鳴、感動或從中得到一些想法,於是印象特別深刻。
例如:陳之藩的『謝天』朱自清的『背影』、徐志摩的『我所知道的康橋』琦君的『桂花雨』張曉風的『行道樹』 (超愛這篇!)、胡適的『差不多先生』(太有意思的文章),甚至,讀起來有點硬的羅家倫的『運動家的風度』,我也覺得很棒!

我會因為在課本上讀到喜歡的文章,於是去找該作家的作品,因為我想讀更多他/她的文章,
例如,『我所知道的康橋』是散文,但我找了著名的『再別康橋』、『偶然』這幾首新詩來背,
『渺小』不必背,因為張雨生的第一張專輯『天天想你』中就有收錄了,所以我已經會背了。
(要用唱的就是了)

其中,我特別喜歡琹涵的文章風格,我讀到的琹涵的文章,字數都不會動軏就一兩千字(或以上),
常常就是一頁以內,或一頁多一點點,
琹涵的散文內容包羅萬象,任何生活中、生命中可能遇到的人、事、物,
她都能有感而發,
擅於寫作的文,除了文筆重要之外,敏銳的觀察力、豐富的想像力及豐沛的情感也很重要,
她喜歡用排比的文句,文字文句精鍊準確,但不顯華麗,
比較特別的其實是,琹涵的散文多半是夾敘夾議的,比較接近論說文或說明文,
琹涵曾任國中老師,她常對教學與學生的事務有感而發,
當過老師的人應該多少都會有這種:
我其實不是要說教,但真的希望你能聽聽看我的想法。』的想法。

高中聯考及大學聯都要考作文,所以老師應該會希望我們多讀一些散文,而不是小說吧!
我覺得還是小說比較好看,但我也會自動找散文來讀讀,
其中『琹涵』的作品我會用買的,
記得我買過:忘憂谷、生命之愛、心中桃源....等,
而且,我還會把我覺得不錯的句話畫記起來.......

只是哦!
雖然說讀最多該作者作品的國文課本文章的作者是『琹涵』,
但剛剛在列我喜歡的國文課本文章時,我卻想不起來當時是讀了琹涵的哪篇文章而受感動的,
後來才查到,是『成功』。
(後來,琹涵還有一篇『酸橘子』也入選在國中國文課本中,但我們那個年代沒讀到。)

最後,再簡單介紹一下『琹涵』:
琹涵,原名鄭頻,1949年生,台灣作家,曾任國中老師,現為專事寫作。


2011/08/04

您是本篇文章第人次訪客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yu_蒲公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