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080217-婆婆草仔粿01.jpg
在別人家的廚房待過,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媽媽很會做菜,
而且,我媽媽會去研究食譜,有時有時都會做出一些不是家常菜的料理。
媽媽說,她喜歡做一桌子的菜,全家一起吃,而且都吃光光。
我覺得這是喜歡料理、也對自己的廚藝有一定信心的人才會說的話。
(果果的舅媽也說過這樣的話。)


回婆家時,果媽(果果叫我不要稱果媽為”婆婆”)煮的基本上都是家常菜,
過年時,因為”傳統”的關係吧!
果媽幾乎都會做粿來應景。
我也是到了果家才知道有『草仔粿』這種東西。
而婆婆做的『草仔粿』獲得我媽媽及果嫂媽媽的一致好評。
(看來,我們的媽媽都是樂於讚美別人、不會吝嗇讚美東西好吃的人。)


今年準備回婆家過年前,媽媽說:
『妳婆婆要帶小孩(果哥嫂的女兒),今年大概不會做草仔粿了吧!』
沒想到,婆婆仍趁著小孩睡覺及公公的幫忙下,做了草仔粿及菜頭粿。


不知道果媽從哪裡得知:客家人很會做粿。
她之前就講過,但我說我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。
(我覺得應該是:無論客家人或閩南人,逢年過節做粿或其他應景食物,是以前農業社會的傳統與生活習慣。)
今年一回去,說到過年做粿這件事,果媽問我:
『妳媽媽過年有沒有做菜頭粿?』
『她平常就會做,但過年沒有做。』我說。
『那我比較”骨力”哦!』果媽說。
剛好,我前兩天才學到閩南語的”骨力”就是”勤勞”的意思,
所以,我一時覺得很不以為然。
(果果當然說果媽是在開玩笑。對啦!半真半假的玩笑....-_-)


不過,我這個人很公正的,東西好吃就是好吃。


婆婆準備了數顆給我娘家、給大嫂娘家,給我們兩人六顆。



之前,我一直以為【草仔粿】跟我們客家一種菜包很像,外皮之所以綠綠的,是因為加了”艾草”。
今年才知道,其實草仔粿的皮加的不是艾草。(但不知是加什麼?)
(上圖的草仔粿是蒸的。→當然,果媽給我們時,已經蒸熟了。)



有兩種口味,這種內餡以花生、肉....為主。



這是用煎的......
六顆裡,有四顆是煎來吃的,我覺得煎的比較好吃(謝謝果果掌廚),因為外皮煎得焦焦脆脆的,更香、口感更好。



這是白蘿蔔絲,因為是自家包的,所以內餡都是拚命塞到不能再塞......


說閩南人的草仔粿跟我們客家人的野粄("艾草"的客語音近"野菜")很像,
但其實口感也不算很相近,
以果媽做的草仔粿來說,也許是糯米加得比較多吧!
口感比較黏,可以拉得很~~~長,
一般客人菜包的彈性及延展性通常沒這麼好。
總之,
婆婆做的草仔粿,好吃!


2008/02/1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yu_蒲公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